最近,国外新冒出一款名为“Onavo”的软件,吸引了业界的目光。Onavo是一款可以为你手机本地应用接入网络时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节省流量的软件,官方号称可为用户节省80%流量。
笼统来讲,Onavo的核心关键词是“应用+省流量”,与UCWeb、Opera Mini等C/S架构浏览器的核心“网页+省流量”相比,各有各的不同,又在大模式上有些许相似之处。同时,Onavo又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
如果你还没能理解Onavo的模式,请把你的iPhone想象成一个大的UC浏览器,其中的邮件、Safari、微博等应用分别象征着UC浏览器里的不同网页,在你使用这些应用上网时可以像UC浏览器一样通过代理服务器为你节省流量。
Onavo应用运行原理
据Onavo的市场总监Dvir Reznik介绍,现在Onavo的团队有10个人,其中7个是技术,服务器放置于Amazon的云端,他们不愿意透露现在有多少服务器在运行,只是Onavo在国内的服务经常会出现“Oops, Onavo will be right back”。
对于Onavo具体运行的原理,我们使用在安装有Onavo的iPhone上通过Safari访问网页的流程简图如下,以访问Mobile20.com.cn为例:
如图中所示,Onavo目前对①发送请求过程的数据并无作用,只是对用户所访问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进行了压缩。同时,值得指出的是,Onavo软件端显示的任何有关流量的数据均基于②,而非整体流量消耗。这是一个很容易误解的细节,也是与UC、Opera Mini等架构不同之处(并不排除以后Onavo会作用于①发送请求过程的数据)。
同时,也正是因为Onavo对①发送请求过程的数据不能起作用,所以其并不能无障碍访问Twitter、Facebook等网站。
Onavo国内实测
分析完了Onavo的原理,接下来我们试试它在国内WCDMA网络下的表现。为了使测试更精准,笔者选取页面较大的Sohu.com作为测试对象,测试数据如下:
Onavo正常情况下能为我们节省一半左右流量。这是事实,也是核心。奇怪的是,C轮测试其流量消耗竟然比正常访问时的流量还高,这确实是令人费解。
在C轮测试中,①发送数据保持不变,②返回数据在Onavo服务器端被压缩肯定没问题,压缩完后的数据③在离开Onavo服务器时数据一定很小,所以总流量消耗超过正常消耗的原因肯定出在③到达手机端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的传输,或许是掉包等原因导致数据已经增长成为了③+。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若想做好一个类Onavo应用,我们需要在服务器端对不同的网页、流媒体等数据包有非常良好的压缩算法,同时还要保证品质(经过Onavo压缩过的图片惨不忍睹)。之后,还要有极为畅通的到达手机端的通道以及手机端的解析引擎。显然,Onavo还很弱,不但没有优秀的服务器压缩算法,更没有自己庞大的云服务器集群,但我们希望他会做的更好。
类Onavo的大市场?
Onavo的背后是不断增长的用户使用App的省流量需求,丝毫不亚于用户对UC、Opera Mini等传统节流浏览器的需求。而同时,Onavo在中国又会面临监管、服务器等多重因素,必定会被本土化服务取而代之。
这是一个机遇,但这个机遇属于谁?
在国内有优秀的服务器压缩算法,不错的云服务器部署等类Onavo应用核心因素的,也只有UC、腾讯、百度等几家,甚至是来自挪威的Opera Mini。但他们会不会做,什么时候做,只能靠各家老大们的判断和战略布局了,我们无从知晓。不过我们坚信,在如此庞大潜在用户需求的市场,无人会无动于衷?
中小创业团队若想做好此事,一定要慎重!类Onavo,并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起。要动听的商业故事?只要有用户,一切皆有可能。
架构讲的不对,onavo 能翻墙啊
回复
总会有一天,肯定不采用流量计费形式。 如:1年500,无浏览限制,4g网络,带宽20M。你要用么。 那这个应用就没价值了。
回复
作为浏览器压缩流量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一个应用能进行“全网”压缩,也就是说任何数据都能进行压缩,那还要这个应用干嘛?一开始就应该在服务端进行压缩,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个对商应用而非对用户的应用。
回复
国内有家叫彩虹的已经山寨出来了
回复
Google地图
回复
如果哪天移动一高兴,效仿西方,进一步开放个人数据流量限制呢?
回复
等国内山寨版出来体验
回复
这他娘不就是UCweb的WEB压缩中转么…………..
机器多就能玩
回复
纯属YY,没实际价值
回复
很棒的博客
回复
来玩玩啦 哈哈
回复
我也不想玩。
回复
我还真不会玩 呵呵
回复
啊,好博文,学习了,以后要经常来
回复
看国内谁先山寨一个出来吧,我佩服他们。
回复
以后无线网络发展好了,还会吝啬这点流量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