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号下午,优视科技在其官方论坛发布了UCMobile公测版。就功能和核心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浏览器,采用了流行webkit引擎。UCmobile和UCWEB有哪些不同?和Opera Mobile相比较起来呢?它的定位是什么?
什么是webkit?
webkit是一个开源的浏览器引擎,由于其拥有清晰的代码结构和极快的渲染速度,成为了众多浏览器的首选引擎,Google的Chrome和苹果的Safari浏览器均是采用webkit引擎,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浏览器加入了webkit引擎。第一个在手机上采用webkit浏览器的厂家是Nokia,2005年Nokia发布的Symbian OS 9.1系统,内置了webkit引擎的浏览器。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并不一定会成功,真正将webkit发挥到极致的是iPhone和Android,这两个系统上自带的浏览器均是采用webkit引擎,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褒奖。
它和UC浏览器(UCWEB)有哪些区别?
UCWEB采用的是中间件排版和解析的方法,对原始页面进行了精减和重排,从而达到节省流量和快速浏览的目的。由于经过压缩精简,UCWEB不支持一些网页元素,它主要突出了“快”和“省”。而UCmobile采用的是本地客户端解析的方法,支持JavaScript、CSS等元素,更加真实地还原网页的本来面貌,为手机浏览器带来了桌面般的浏览体验。打个不好听的比方,由于采用直接连接互联网本地解析网页的方式,如果以后UC的服务器出问题了,UCmobile还可以继续使用,而UCWEB就不行了,因为它的数据和解析都是通过UC的服务器。
另外,由于不经过压缩直接呈现网页原有的内容,所以和UCWEB相比较起来,UCmobile更加费流量,并且在内存的占用上也比UCWEB要高。
UCmobile VS Opera Mobile
在沉寂了两年之后,Opera推出了Symbian平台的Opera Mobile 10;在经过几个月的内测之后,优视科技也放出了UCmobile的公测版,两者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为用户提供桌面版的手机浏览体验。
如下图所示,UCmobile的首页和UCWEB一样,分为了导航栏,网址栏,搜索框,网站分类;Opera mobile和Opera mini一样,提供了网址栏,搜索框,快速拨号。事实上两者的设计思路是一样的,就是延续老产品的界面风格和操作习惯,UCWEB的快捷键在UCmobile上依然是通用的。这样的设计方式非常方便老用户的迁移而不用再去学习新的操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用户流失。
在功能上,两者均支持压缩中转,默认为关闭状态,需要用户自行在设置中开启。在Opera mobile中,这个功能叫做Opera Turbo,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其功能却是一样的——用户访问网页时数据传输由服务器来完成,服务器对页面解析后将文本和图片数据压缩,然后发送给客户端,硬件配置较低的用户也可以享受到高速的页面加载和完美的整体效应,重要的是页面进行压缩时不会改变网页内容,无需转码,支并且持Ajax等动态网页。
在内存占用上,Opera mobile和UCmobile在只打开首页的情况下是一样的,都是10MB左右。而在打开网页之后差异就表现出来了。以Mobile20.com.cn为测试,UCmobile打开之后,占用了15MB的内存,而Opera mobile则为20MB左右。
从各方面的操作和使用情况来看,两者的表现都不相上下。但是有一个细节国外的浏览器同行们总是给忽略了——夜间模式,这对于哪些关掉灯之后躺在床上上网的同学,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设置。
UCmobile本地引擎测试数据
Acid 3
Acid3 由网页标准计划小组设计,是一份网页浏览器及设计软件之标准相容性的测试网页,Acid3是目前Web标准基准测试中最严格的一个,其分数是衡量一款浏览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之前,我在电脑上先测试了最新版的Firefox 4.0 beta 4,得分为97分。用UCmobile测试Acid,其得分为92分。
AJAX
AJAX指的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项交互式网页应用开发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打开测试网页,如果浏览器支持AJAX的话,左边会有跳动。和官方说的那样,UCmobile是支持AJAX的。
Javascript
Javascript是一种由Netscape的LiveScript发展而来的原型化继承的面向对象的动态类型的区分大小写的客户端脚本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服务器端语言的速度问题,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浏览效果。
UCmobile支持Javascript,但是在渲染的时候表现不是很让人满意,如下图所示的登录按钮,非常难看。JavaScript性能还有待提升。
经过以上的测试,发现UCmobile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挺不错,但是目前暂时不支持Flash以及Html5,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UCmobile定位
和UCWEB主打的大众用户群体定位不同,UCmobile的定位是偏高端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受限于慢速的网络和高昂的资费,手机浏览器大多以类似于UCWEB的代理服务器为主。随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手机上网资费的下调,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流量并不敏感,而更重视页面的还原效果,希望能在手机上获得和PC一样的浏览体验,UCmobile正是为此应运而生。
它不是UCWEB的代替版或者升级版,而是和UCWEB相辅相成,是UC旗下的另一浏览器产品,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而生的。
个人看法
目前UCmobile支持Symbian S60和PPC平台,不喜欢PPC不做评价,至少在Symbian上,我觉得由于受到S60第三版小屏幕的限制和第五版电阻屏的限制,UCmobile的发展空间不会很大,我认为UCmobile应该将注意力放到Android平台上。
从刚刚的测试来看,UCmobile的功能和操作基本上和UCWEB差不多,功能上和Opera mobile没什么大的差异,似乎就是照着Opera Mobile的路子在走。日后会不会采取终端内置作为自带浏览器,也是有待观察的。不过目前UCmobile不支持Flash且JavaScript表现一般,有待改进。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它与UCWEB长的太像了,依旧是同样的标签导航页及频道内容设置,这是在抹杀UCmobile定位高端用户的个性化和习惯么?UC也到了该试着学习做减法的时候了。
要我说这个产品有特点吗?答案是没有。
[poll id="51"]
UC mobile的界面和浏览效果很棒,就是流量消耗太快,这对于一般的小流量用户来说是较难接受的!望研发改进!
回复
唉,对于我这样小流量的用户,还是用ucweb吧!
回复
赞文章!
回复
写的真好,感谢分享,很有收获!
回复
UC WEB差不多 UC M 希望赶紧赶上来 说实在的UC WEB 和OPERA MINI 差距太大 就浏览的效果来说
回复
看文章 学到了。。哈哈
回复
嘿嘿 学到了。。哈哈
回复
哥回的不是贴,回的是寂寞
回复
来了留个小脚丫,呵呵
回复
哈哈674332来 先板凳吧
回复
终于等到作者的新文章了,学习。没有用过UC,暂不评论。
回复
你好,我是咔咕,咔咕是一款超方便的个性图片、个性铃音生成器。有兴趣的欢迎回访。谢谢。
回复
觉得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都不会有UCMobile生存的空间
webkit算是由Safari发扬光大,Chrome又是最主流的webkit浏览器,这两家自己的系统上岂容得外人插手..
回复
提到的缺点确实是值得UCmobile反思哇,高端用户的需求和低端用户不完全一样啊,技术型高端用户需要的是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浏览体验,艺术型高端用户需要的是更酷的界面,更炫的效果,UCmobile要想走高端路线,还要适当的做些减法,给技术型高端用户更多的DIY可能,给艺术型高端用户更好的UI
回复
有点枪味的文章~~
记得当初uc刚出来那时候就是和opera作对比,绝对的宣传自己省流量~~其实并没有比opera省多少~公关很厉害,了解中国人的心理,一提流量都吓死!
回复
LaRiver Reply:
08月 30th, 2010 at 09:08
哈哈,我们从不做枪文:)
说实话,UC mobile现在拿来让我用,我是不会去用的。
回复
当硬件和网速达到一定的高度,UCMobile才会点意思
回复
这个版本的UC MOBILE只能用一个“烂”字来描述,先不说他的页面渲染,本身在打开一些WAP网站时都会死机,也不需要进行那么多的测试,分别用Opera Mobile和UC Mobile打开桌面版的Bing美国和腾讯微博,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两者的差距,UM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回复
leona Reply:
08月 30th, 2010 at 10:10
UC Mobile现在还只是个alpha版本,连beta版都算不上,拿来和已经做了这么就的opera mobile成熟版本来比较,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只是接下来的提高和改进就更重要,这就要看UC的了。
回复
法笔奥 Reply:
08月 30th, 2010 at 10:10
一个灰度发布的UC Mobile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的评价,非常感谢大家。UC Mobile当前确实有很多缺点和没有完善的地方,我们将继续努力。在此想解释的是:UC Mobile C/S架构,只是服务器优化的目的和手段不同于UCWEB。欢迎大家继续拍砖
回复
严重同意最后几句话,UCmobile定位不明确
回复
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开发wm版不重视android.uc 的眼光让人质疑
回复
还不尝试转移到google的android吗? 这可是大势所趋
回复
我非常希望,UC Mobile的开发思路能够像UCWEB那样,找到中国智能机用户对网页浏览的本质需求,并用自己的解决办法去满足这些需求。我非常赞同cy的观点
回复